开心怀孕,科学育儿
婴儿长到8个月时开始害怕陌生人,心理学上称为陌生人焦虑。这种陌生人焦虑一直持续到3岁都是正常的。但这样的行为持续到5~6岁,就说明这样的孩子是害羞的。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在婴儿期对声音、气味及影像反应程度比较高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比较倾向害羞的人格特质。反之,则比较容易发展成外向、落落大方的人。这项研究表明,害羞的生理原因是存在的,但遗传不是决定一切的。因为人格的发展深受经验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外在环境的性质对孩子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高反应性的婴儿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发展为待人接物比较得体从容的人,而低反应性的婴儿,如果一直处在充满焦虑的环境中,或者父母对他过度保护,那么也会变成羞怯的人。对于害羞的孩子来说,大人的关心爱护和教育鼓励是帮助他走出羞怯的最好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应有颗谅解的心。害羞的孩子对有些事情真的很发憷,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讽刺和责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羞怯的气质,要体谅他的心情,不要拿你的孩子跟那些善交际的孩子比较。当家里有客人来,而孩子表现得躲闪怕生时,不要责骂孩子不懂礼貌,可以对他说:“是的,要和陌生人打交道是挺别扭的。”然后告诉他怎样做,可以使自己觉得自在一些。
(2)避免过度保护。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太稚嫩了,惟恐他们受到伤害,于是处处限制,时时保护。一位母亲谈到自己的女儿时说,“她小时候我对她保护过度,她玩的时候我寸步不离地跟着她,比如她玩滑梯,我总是告诉别的孩子,该她滑了。”这位母亲虽然能理解孩子的胆怯,随时都在帮助孩子,但始终没能让孩子彻底摆脱内心的惧怕,因为每当孩子遇到不舒服就进行干预,只能强化他们的羞怯。让孩子自己去对付中等强度的挑战、挫折和压力是很重要的,有家长在旁边支持他,他会学着自己去应付的。
(3)尽量让孩子有机会接触不同的环境。孩子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单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除了父母没有其他的玩伴,独自在家的时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少,一到外面,接触到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就害怕,显得比较害羞。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应尽量带孩子接触不同的环境,让孩子有各种不同的经验,不至于每件事对他都是新经验。
(4)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害羞的孩子不愿意参加活动,因此要从小活动开始引导他和别人交往。先替孩子邀请玩伴到家中玩耍,并事先教导孩子如何招呼朋友、分享玩具,必要时可以预演一番。也可以和几个孩子一起玩那种有组织的游戏,每个孩子都要轮到做动作或表演的机会,即使轮到放弃了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他参与,并在整个过程中感到快乐,就是很不错的成绩。可以安排一些活动,但不要给孩子压力。父母要在旁边,不要走远,如果孩子想靠在父母身上,就让他靠。由轻松、有同龄玩伴、较熟悉的场合开始,尝试带孩子接触外界,并事先向孩子说明,使其有心理准备。切忌一下子就把害羞的孩子带到正式、严肃的聚会中,或带到像儿童乐园这样的地方去玩。
(5)尽量让孩子去实践。让羞怯的孩子学会友善和自信的惟一方法是锻炼,父母要让他们经历一定的风险。给孩子布置适当的任务,如给亲戚打电话、买东西、问路等,父母可以事先示范给孩子看。平时利用讲故事、看电视,教孩子适当的人际应对技巧。通过观察,孩子自然地学会了日常社交技能。
(6)事先熟悉新环境。害羞的孩子对新的学习环境、老师、同学,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事先熟悉新环境可以减低孩子的焦虑。如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无论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上课时间,还是在情境布置及学习评价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故应提早带孩子到新学校去走走,熟悉环境,这样开学后孩子就不会感到特别不安。
(7)和老师密切配合。尽管羞怯和智力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但研究显示,羞怯的孩子常常被看成不如开朗的孩子聪明。他们往往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要求被注意。因此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是重要的。老师的鼓励可以促使孩子变得开朗一些。
(8)接纳、顺应孩子的害羞。害羞虽然是一种天生的气质,但它并不能决定孩子的发展;倘若在父母的支持下,孩子仍无法完全改变自己的害羞气质,或是并不会因改变而感到比较快乐,那父母又何必一定要求他改变?身为父母,应接纳、顺应孩子的特质,帮助他了解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摘自《0-6岁育儿经大全集》 作者:静涛
备孕 遗传优生 1394
宝11个月 13934
备孕 不孕不育 2607
备孕 备孕攻略 10181
备孕 夫妻生活 7796
备孕 夫妻生活
孕前保健 乳腺增生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遗传优生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夫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