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冒类非处方药物:
(1)泰诺感冒口服液:复方制剂,治疗感冒的主要成分是酚麻美敏,适用于2~11岁宝宝因普通感冒、花粉及其他过敏物质引起的鼻塞、咳嗽、眼部瘙痒、流涕、喷嚏、头痛、低烧等。
(2)同仁堂感冒冲剂:中成药,对治疗冬天宝宝出现风寒感冒时,初期使用它很有效。中药感冒冲剂除了可以缓解感冒的一般症状,有些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这类药一般含麻黄(退热用作),要和西药中有退热作用的药物分开使用,至少相隔两小时。
(3)艾畅:主要作用是减轻感冒给宝宝带来的鼻塞症状,让宝宝呼吸顺畅,以保证活动和睡眠良好。
注意:根据宝宝的感冒症状选药;尽量在能选择一种药时,就不要给宝宝吃两种;不要重复用药,尽量找到成分不重复的药品代替。
2.退热类非处方药物
(1)泰诺林退热口服液: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药效能持续4~6个小时。它和百服宁的成分、作用相同。滴剂是给1岁以内的宝宝使用。
(2)健儿清解液:中药,针对体温没超过38.5摄氏度的低烧。除了退热,还有帮助排便排毒的作用。可以按照说明书上的疗程使用,但要注意和西药的退热药分开使用,相隔两小时。
(3)退热贴:它属于物理治疗方法,在低烧时(体温在38摄氏度以内)使用效果比较好。对容易高热惊厥的宝宝,退热贴可以和退热药一起使用。另外,皮肤容易过敏的宝宝,使用时要时刻注意宝宝的皮肤变化,一旦出现红疹,立即停用。
注意:大部分西药退热药是根据宝宝体重来衡量使用剂量的。所以在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为宝宝选择合适的计量。对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服用一种退热药仍不能使体温降到38.5摄氏度以内,可以将两种退热药一起使用,但要相隔两小时,以免宝宝出现高热惊厥。
3.止咳类非处方药物
(1)惠菲宁儿童抗感止咳药:止咳成分主要是右美沙芬,属于中枢镇咳药,对因感冒引起的干咳很有效。如果宝宝的咳嗽致使睡眠受到影响,可以在睡前给宝宝吃一些。
(2)沐舒坦(贝莱口服液):主要针对有痰的咳嗽,里面含有黏痰溶解剂,有化痰的作用。
(3)念慈庵川贝枇杷口服液:含有少量蜂蜜和其他化痰成分,在咳嗽后期使用,可以促进化痰,帮助宝宝恢复元气。
一些中成药,如鸡胆口服液、肺力咳合剂、宣肺止嗽合剂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注意:找出咳嗽的病因对症下药;如果感冒药里已经有止咳的成分,就不用单独再使用咳嗽药,以免重复用药;有些咳嗽可能是过敏的表现,这时就要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不要随便吃药;治疗咳嗽主要手段是化痰,但如果宝宝的咳嗽影响到休息和日常生活,就要使用一些中枢镇咳药。
4.胃肠类药非处方药物
(1)蒙脱石散:它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宝宝的大便达到4~5次每天,且量很大时,可以使用它。它有吸附有毒物质、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当宝宝的化验结果显示没有异常时,就要停止使用。
(2)妈咪爱:一种益生菌,促进宝宝胃肠蠕动,可以治疗一般的便秘、腹泻。宝宝出现病毒性腹泻时,它可以和思密达一起使用,保护宝宝的胃肠道,但要相隔两个小时。如果是细菌性腹泻,宝宝已经使用了抗生素时,要错开两个小时再使用妈咪爱,以免抗生素破坏益生菌。调制妈咪爱时,水不能太热,否则会破坏益生菌。
(3)杜密刻:含有乳果糖,主要治疗宝宝便秘。宝宝便秘超过3天后再使用。每天一次,只要宝宝大便变软,就要停止使用。
(4)猴早散:作用是帮助消化,健脾消食。一般不爱吃饭,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宝宝可以使用。它的使用周期至少一周,才能见效。
(5)爱普米森:作用是吸附宝宝腹中多余的气体,治疗胀气,尤其是小宝宝,由于吃奶前哭闹,或不正确的吃奶姿势引起的胀气、绞痛。可以滴在配方奶中一起使用。
注意:宝宝出现腹泻时,先要到医院化验大便。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不能随便吃止泻药。如果是病毒引起的腹泻,使用思密达就可以。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时,先从饮食调节入手,比如给他吃些山楂、薏米等,在症状得不到缓解时,再考虑使用助消化的药。
5.非处方外用药物
(1)达芬林:是一种滴鼻剂,有鼻黏膜血管收缩的作用,主要治疗鼻塞。6岁以下的宝宝,使用浓度为0.025的滴剂,1岁以内的宝宝,还要将这种滴剂和生理盐水按照1∶1的比例稀释后使用。使用不能超过3天,否则可能对鼻黏膜有破坏。
(2)施地瑞玛:是一种生理海水盐喷剂,喷在宝宝鼻子里,缓解鼻干,增加鼻黏膜的湿度。但打开后24小时就要用完。
(3)尤卓尔:主要治疗皮肤湿疹,但如果宝宝的湿疹是大面积或长期存在,就不能使用它,需要到医院治疗。它的使用不能超过14天,最好能硅霜混合一起使用,可以减少激素对宝宝的影响。
(4)丝塔肤:是一种药用润肤霜,对有湿疹和高敏感皮肤的宝宝很适用。使用方法和一般润肤霜一样,洗澡后,为宝宝涂满全身。
(5)乐敦薄荷膏:防暑或止头疼时涂抹在太阳穴上,也可用于预防及减轻蚊虫叮咬引起的瘙。
(6)红花油:具有活血止痛之功。宝宝出现肌肉关节扭伤、挫伤,24小时后,皮下没有出血,可以把它涂在伤处,轻轻按揉。
(7)碘伏:用于皮肤或黏膜损伤后创面消毒。
注意:宝宝的皮肤有无过敏。外用药通常直接接触宝宝的皮肤,使用后要特别注意观察一段时间,如果皮肤出现红疹、瘙痒等过敏症状,就要停用,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6.维生素类非处方药物
(1)小施尔康复合维生素:它除了还有多种维生素,还特别对维生素D进行了添加。所以,在使用时要和单独的维生素D药分开。另外,要根据宝宝的年龄选择适合的滴剂或咀嚼片。对吃配方奶的宝宝,最好吃奶后两小时再吃维生素,这样有利于吸收。
(2)小儿善存片: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最后在饭后半小时吃,这样药品里的维生素不会和食物中的冲突,有利于吸收。
(3)维生素C泡腾片:适合用在感冒初期,帮助宝宝补充维生素C,增加抵抗力。使用时要注意,根据宝宝年龄使用合适的量。
注意:单独的维生素类药品,最好先咨询医生再给宝宝吃。比如鱼肝油、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等,这些维生素给宝宝补充的前提是,宝宝身体缺少他们。如果宝宝正常再吃这些就有些重复,甚至可能对健康有害。
此外,尚有其他一些小儿专用药未予介绍,请广大家长遵医嘱服用,切勿自己武断用药!
摘自《0-3岁,孩子最佳的培养期》 作者:徐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