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怀孕,科学育儿
作为一名教育和心理工作者,在最近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中,总是会有太多的父母问我类似的问题: “我的宝宝几个月大,想好好培养他,看了很多早教方面的书籍,最大的困惑就是需要培养的内容太多了,感觉无从下手。作为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在自己力 所能及的范围里,尽可能好地去培养孩子呢?”
从这些年轻爸爸妈妈的身上,我能看到一种很可贵的品质,那就是——责任心。他们会想方设法去 获取各种各样的育儿理念和方法,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而在这里的“健康快乐”已经不单指富裕的物质条件,更多的是指心灵上的健康和自由。孩 子内心深处的幸福和快乐感、自我的价值感,最终取决于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认为,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孩子到了某个年龄阶段才需要做的;认为“只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就可以无后顾之忧,就可以水到渠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仅耽误了孩子健康心理建立的最佳时段,而且“充足的爱”已经腐蚀并削弱了孩子自身成长的力量。
如今的爸爸妈妈,面对生存条件改善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压力,社会发展带来的就业的压力;面对身边频频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在认识到人格健康重要性的同时,也产生了这样的感慨:培养出一个各方面都健康的孩子怎么这么难!做个称职的父母怎么这么难呢?
同为一个母亲,加上自己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想告诉所有爸爸妈妈的就是:其实培养孩子健康的 心理并不难。而“不难”,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必须做到了解孩子出生后每个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做到满足孩子在每个年龄段上最主要的需求。一般情 况下,年龄越小,孩子的需求越单一。再加上,6岁以前是人格基本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如果爸爸妈妈能清晰地掌握孩子6岁前每个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 求,要培养出早期的健康的人格及心理就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个朋友,是家知名企业的设计师,从怀孕开始就打算给自己的“小天使”最好的教育环境和条 件。小果果出生8个月后,工作繁忙的妈妈“狠心”将她送到了姥姥那里,但配备了最好的生活条件,等到上幼儿园的年龄才将女儿接了回来。女儿回到身边后,妈 妈又用无微不至的照顾来补偿孩子曾经缺失的母爱。现在女儿7岁了,让妈妈烦恼的是,女儿一方面对妈妈非常依恋;另一方面又怕妈妈,总是喜欢看妈妈的脸色行 事。待人接物显得非常胆小而且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强,这和妈妈总是能独当一面的魄力是一点都不相似。很多时候看到女儿这样,妈妈是又气又急,不知道问 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该怎么去改变。果果这样的孩子在现在的家庭中不算少数,她的这种过度依恋和软弱的人格特质,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需要追溯到0~6岁 的,与爸爸妈妈是否去满足和发展了她相关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有关。
举这个例子,我的目的不是想说果果这类的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而是想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类 似的这种不符合孩子心理发育阶段特点的教养方式,按爸爸妈妈自己“当时的需要”来进行的教养内容,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人格的全面发展,会影响到他将来遇 到问题时内心能量的大小。而这些因素又会决定孩子在相应阶段心理健康的水平。
所以,为了让现在的爸爸妈妈清晰地了解宝宝每个年龄段心理发展的任务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本书 的章节按照宝宝出生后的年龄段进行了划分,但这本书仅涵盖孕期以及0~3岁这一关键时期的内容。除了每个年龄段的主要发展任务之外,在本书中,还会提到一 些常见的育儿观点与爸爸妈妈进行探讨。比如,该何时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除了“亲子”之外,是否也该学会“远子”?孩子该如何“富养”?什么时间培养 孩子的独立性?什么时间是培养“规矩”的最佳时段等。
如果本书能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理解并掌握“健康心理”的内涵,能将宝宝0~3岁每一年龄段的 心理发展任务熟记于心;能在众多的需要培养的内容中慧眼识别孩子最需要发展的心理任务,抓大放小,让自己轻松,让孩子快乐;能让爸爸妈妈们在遇到这个年龄 段常见的焦虑问题时有所参考,能坦然地接纳宝宝的各种表现,并用适合自己宝宝的方式去引导;能在宝宝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共同收获彼此的幸福和成长,从而充 满幸福感地陪伴在宝宝成长的道路上。
那么,我的心也会因为幸福而充满激情。
祝福天底下所有承担人类伟大使命的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小天使”!
备孕 77961
备孕 9257
备孕 孕前饮食 3365
备孕 夫妻生活 4508
备孕 孕前饮食 7656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遗传优生
备孕 不孕不育
备孕 好孕指南
备孕 夫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