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育儿管家

开心怀孕,科学育儿

首页
知识
开心社区
知识
知识详情
破解1-3岁孩子成长中的行为现象

蓝迪线上育儿沙龙

“破解孩子成长中行为现象之1-3岁专题篇”

讲座主题:破解孩子成长中行为现象之1-3岁专题篇

涉及内容:

目的:从孩子的成长特点出发,也是父母们所关注的,给予建议时引导蓝迪绘本系列。

蓝迪的爸爸妈妈们,下午好.

看着宝贝一天天长大,是否回忆过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呢!我们小时候与宝贝现在这个时候,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

恩,亲生的?

哎,这是遗传谁的呀!

天呀,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滴!

让我们在回忆中放松一下,接下来开始我们的分享哦!

相约周二,蓝迪线上分享时间。做智慧父母,成就孩子健康成长!

因蓝迪会员宝宝大部分处在1-3岁,今天插播一个小专题,主要是针对1-3岁宝宝常见的一些行为表现:吃饭、如厕、睡觉、怕生、打人、抢东西、不跟同伴玩等等

一岁之后的宝宝,随着能站会走,每天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闭眼睡觉,一直就在不停地探索着。世界在他们眼中事事、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新鲜,他们总是在不停地东看西看、甚至东摸西摸,这还不够,还得抓一抓、拿起来闻一闻,甚至放进嘴里尝一尝,他们简直是一刻不停的小陀螺,父母稍不留神,他们就会闯下一堆“祸事”,这边父母气得火冒三丈,那边他还天真无邪地对着你笑得那个天真烂漫。

很多父母反映,这个阶段的小家伙是最好玩的,开始学说话了,也能通过简单沟通表达自己了,但有时候又比较固执,说风就是雨,简直让人又爱又恨。总之,父母们的感受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好玩,但同时也不好带。

今天我们就父母反映的几类问题统一来说说如何更好地“带”孩子。

先来看看最基本的生活习惯方面的:

孩子的行为问题——吃饭、如厕、睡觉

对于1-3岁的宝宝来说,吃喝拉撒睡是他们生活中的大事,不仅是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还是心理需求的满足。哪怕一点不满意,他们都会表现得焦虑不安、情绪暴躁、哭闹……这也是让父母们头疼的问题,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而父母大都没有认真地观察他们的身心需求,大都会臆测孩子为何如此。

生活中常见的“孩子哭闹发脾气,大人各种哄却不见效”的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所以大人的方式常治标不治本。

QQ群有时妈妈会私聊我,大多反应孩子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如有的小孩子是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大人的想法是不吃还不得饿坏了,结果就是大人(特别是老人)常常端着碗追在后面喂,殊不知可能原因是孩子饭前才吃过很多零食根本不饿,或大人的饭菜根本不合孩子的口味,或者是孩子更喜欢用手抓着吃而不是用勺舀着吃……

同样地,孩子的如厕问题和睡觉问题仍让父母烦恼不已。

先来看看妈妈们的反馈吧:

1.“我家孩子15个月,睡觉时不让关灯。我关了,他就一直让“开”,问他为什么,他就说“怕”。有时候我们会妥协,但开着灯,我们夫妻就睡不好,而且开着灯,他又一直玩,9点上床,恨不得11点才睡。所以对于他的要求,我们并不总是同意,他就会哭闹不止,好不容易哭累了睡着了,总是睡不踏实,半夜得醒来好几次,闹脾气。对此,我们头疼不已。”

2.“我家孩子两岁半了,可还经常把尿尿和粑粑拉裤子里。每次估摸着她要上厕所了,我都会带她去厕所,可是她总说“不”,等出来没多久,她就尿了、拉了,有时觉得她是故意的,控制不住的时候我会吼她几句。想请问下,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

其实,每位求助的父母都十分焦虑,想要求得一两个妙招制服孩子的问题。对此,我们常常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安稳、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一个固定的抚养人。很多父母提出疑惑,认为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拉扯在一起,是敷衍他们。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究底就是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和习惯养成的过程。对于1-3岁的宝宝来说,父母强行要求孩子“这不许做”“那不能做”,结果只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而且总是说教并不能孩子接受并照着做。与其如此,不如将规则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如,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与其强迫孩子九点上床,然后干等着孩子睡眠时间的到来,不如先摸清孩子的作息规律,如孩子可能每天到十点才困,那么九点可带孩子喝奶、洗漱、换睡衣,让孩子挑选两三本喜欢的绘本,爸爸或妈妈抱着宝贝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然后关灯听音乐睡觉,若是孩子怕黑,可亮一盏微弱的小台灯,陪伴孩子。

等孩子睡着后,再关灯。当然,还可为孩子准备几本战胜黑夜的故事绘本,如《丁丁怕什么》《白天黑夜》等,陪孩子看一看,让孩子知道黑夜没什么可怕的。夜间孩子醒来,父母可试着在不开灯的情况下,轻拍宝宝,或轻声跟他说话,让孩子知道父母就在身边,他是安全的,只是做了个梦而已。孩子在安抚下一般都会再次入眠。若是孩子哭闹不止,父母需要考虑的就不是孩子的习惯问题,而是更深层的心理或安全感问题了。

而关于孩子如厕的问题,一般而言,到两岁半左右,孩子能在有尿意时告诉大人,三岁左右能憋夜尿,就很厉害了。所以,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尿裤子或尿床太正常不过,父母可千万不要打骂孩子,甚至吼孩子。因为,这不是孩子能控制的,跟孩子的生理发育有关,过早只会揠苗助长,也只是延长孩子如厕训练的时间。

另外,对于孩子来说,能自己随意控制尿意和便意,这在心理上是一大满足,当然也会带来一定的快感,所以他们会尝试憋着,迫不得已了才尿出/拉出来。父母要做的就是多观察,若发现孩子一动不动或小脸通红,需赶紧带孩子上厕所;或提醒宝宝,要拉了就赶紧坐便盆上;当然,平时还需调整饮食结构,让孩子多喝水,并多补充蔬果,不让孩子因害怕疼痛而憋着自己;平时要注意多表扬孩子,若是孩子能主动上厕所,没有弄脏裤子,父母一定要记得及时夸奖他。

当然,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父母千万不可给孩子压力。而若孩子养成了自己吃饭、按时睡觉等习惯,父母就需要帮助孩子保持,千万不可随意破坏。如,有的孩子本来自己吃得很好,但是老人心疼,或看着他弄得到处都是,就干脆抢过来自己喂,这一是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二是破坏了孩子的习惯,导致孩子对吃饭失去了兴趣。其实,这时,适当地夸奖和鼓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爱护。

孩子的社会问题——怕生、打人、抢东西、不跟同伴玩

很多父母反映孩子怕生、打人或老抢小朋友的玩具等问题,甚至提出,“什么时候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合适?”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社会个体,他就置身于集体、社会的环境中,社交能力的锻炼从一开始就要着手了。怎么做呢?

很简单,父母是孩子观察模仿的榜样,家庭是孩子的演练场。一位妈妈本身就是宅女,很少出门,见到对门的邻居都难得有眼神接触,更别说打招呼了。爸爸常年出差在外,回到家也经常忙工作,家中很少有欢声笑语。孩子三岁了,很少出门,不敢看人的眼睛,见到小朋友就往后躲,别人抢他的玩具,只知道往妈妈身边躲。为何如此?

因为他只从妈妈身上习得这样的交往方式。可以想见,这样的境况如果不改善,孩子今后将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孤僻、退缩、交友困难等。若是妈妈本身待人热情、与人为善,相信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乐于与人交往、开朗热情的小家伙。

一般而言,一岁之后,孩子开始尝试走了,父母就需要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了,最好能保证每天两三个小时的户外互动时间。一是通过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二是让孩子走出小家的限制,接触自然和社会,对世界形成直观而初步的认知。三是让孩子有机会与同伴、他人交往,在实际的交往中“碰触”人际之间的距离,这不仅是一个向外探索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向内发展的过程。毕竟,“他人”与“自我”是两对立而存在的,当然也是相依存的。

不过,因为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来说,三岁之前,他们之间同伴交往的概念更多的是“在一起各玩各的”,相互之间很少有互动,父母对此不要过度焦虑,只需要给孩子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就好。如一位妈妈说:“我家孩子每次在小区里玩,从来都是站在旁边看人家玩,自己从来不参与。她带的东西经常被别人抢走,也不知道要回来。可是还老爱去那里玩,我该不该带她走?”父母不要小瞧了孩子的“旁观”,她可能正在学习别人的交往经验呢,当然,父母可做进一步的引导,如带领孩子跟对方打招呼、用自己的玩具跟对方交换玩具玩,甚至鼓励孩子加入他们。即使孩子不敢也没有关系,妈吗陪在一旁玩就好,说不定你们的游戏会吸引对方加入呢。

一位妈妈说:

“每次出门,孩子从来不玩自己的玩具,见到别人的玩具却总是去抢,即使是家中有的玩具,总是惹得别的孩子哭哭啼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一般而言,16个月左右的宝宝,已经有了模糊的物品所有权意识,但为何会出现霸道、抢他人物品、不愿分享等现象呢,这其实父母不妨从教养方式上找找原因。

很多家庭对孩子过度呵护和保护,全家以孩子为中心,不管他的需求是否合理都全部满足,结果导致孩子视之为理所应当,“我想要,就要给我。”生活中还经常见到很多打人以逗弄孩子为乐,哄骗孩子说要吃他的东西,结果孩子真正给他了他又不吃,结果导致孩子不懂分享;还有的父母根本不尊重孩子的人权和物权,总是对孩子呼来喝去,或者动不动就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甚至随手抢过孩子手中的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物权。

所以,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方式是否恰当,是否有从根本上尊重孩子,并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使用礼貌用语,通过协商、沟通等方式与对方商量,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争抢或打闹。

孩子的情绪问题——固执、粘人、发脾气、倔强、探索

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父母还很头痛孩子的情绪问题,如固执、粘人、无故哭闹等,而且孩子的情绪问题常跟习惯养成和社交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以父母们常束手无策。不过只要摸清了孩子的情绪问题的痛点,这个问题还是很容易处理的。

一位家长说:

“我家女儿三岁了,性子很倔,如果我们没有按照她喜欢的方式给她喝水、吃东西,她就有意见,然后就不说话,只会‘嗯嗯嗯……’地闹,直到我们猜透了她的意思才罢休,不然会越闹越厉害。”

1-3岁孩子身处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心理发展上有两个迫切的需求:一是建立稳定的安全感,二是发展自我意识。即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做的是在感觉安全的情况下去探索、做决定,去感受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见,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简单粗暴的方式——说教、批评、家长制,都是不适用的。当然,盲目地纵容、宠爱只会导致孩子盲目自信,而在外受挫,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怎么做呢?很简单,父母不仅要允许孩子去探索、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并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还要引导孩子通过合理的方式发泄情绪。

就上面的例子来说,孩子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对秩序的敏感,表现为某事必须得这么做:妈妈的座位别人不能坐,出去玩必须先戴帽子再穿鞋,脚必须爸爸给洗等,一旦没有按照他所想或所要求的来,孩子就会发脾气、哭闹。这不是孩子在故意找茬,而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和规则建立的必经过程。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按部就班的步骤”能让他感觉到可控感、自己是安全的。

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并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若是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不妨接纳他的情绪,并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若是一些危险或原则性的事不能满足孩子,那不妨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但前提是共情,让孩子知道,没有满足是因为这是不安全的,但父母对他的情绪是理解和关注的。

相关知识
准爸爸 做好修行孕育宝宝

准爸爸 做好修行孕育宝宝

备孕 好孕指南        3459

女人应该了解的男人床上的秘密

女人应该了解的男人床上的秘密

备孕 夫妻生活        4536

受孕六大“雷区” 千万要避开

受孕六大“雷区” 千万要避开

备孕 好孕指南        3837

经期保健,预防不孕

经期保健,预防不孕

备孕 不孕不育        8436

了解关于精子活力的问题

了解关于精子活力的问题

备孕 好孕指南        937

热门知识
小动作窥视他的性格

小动作窥视他的性格

备孕 夫妻生活

十大智慧助你决胜职场

十大智慧助你决胜职场

备孕 夫妻生活

什么面相的男子怕老婆

什么面相的男子怕老婆

备孕 夫妻生活

人工授精全过程(图)

备孕 不孕不育

最新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