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育儿管家

开心怀孕,科学育儿

首页
知识
开心社区
知识
知识详情
婴儿焦虑不可忽视,哪些宝宝易焦虑?

婴儿自出生后就具有了人类的一些基本情绪,如愉快、兴奋、紧张、痛苦、失望、焦虑、恐惧等。特别是6个月后,他们在心理上经历着两种与他们的社会化有着重要联系的感情反应,即“分离性焦虑”和“认生阶段”。

半岁以后的婴幼儿非常依恋母亲,盼望妈妈时刻在自己身边。8个月的婴儿会经常关注着妈妈,一旦妈妈从自己的视线中消失,就表现出哭闹不安。1岁左右的孩子,当妈妈上班或外出时,常常哭喊着不要妈妈走,有的扯住妈妈的腿死活不放,仿佛一松开手,妈妈就再也不会回来似的,这就是“分离性焦虑”,是婴儿期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情感反应。这种状况只有在经历了母亲多次离开的体验,且知道母亲离去后会很快回来后,才会逐渐好转。

对待处于“分离性焦虑”期的婴儿,大人一定要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如果试图忽视他们的情感,不理睬他们的哭声,生硬地扳开他们搂着父母的手,甚至把他们关在小屋里或围在栏杆里不让他们跟着父母,孩子感情上的焦虑就会更强烈。如果想趁着他们玩的时候偷偷地溜走,这样只能成功一次,下次他们就会牢牢地盯紧父母,不让离去,对大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要想消除宝宝的焦虑情绪,就要尽可能地减少离开孩子的次数,尤其是不要丢下他一个人。如果必须离开,要用婴儿能懂的语言告诉他,妈妈要离开他一会儿,但很快就会回来的,让孩子有这种思想准备。妈妈出门前,要营造出宽松、愉快的气氛,用玩具逗逗孩子或搂抱一下宝宝,使他得到一定的情感上的补偿或缓解他对妈妈离开的紧张情绪。2~3岁的孩子逐渐理解上托儿所与父母分离是必然的,也是暂时的,因而焦虑情绪不是很强烈,适应暂时性分离是比较容易的。

大人与孩子分离时间较长时,孩子往往一开始不停地哭闹,随后便只好接受现实并予以配合。而父母回到家之后,小儿便会以愤怒或对抗的态度对待父母。这种情况要持续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之后,才能原谅父母离开他们而与之重归于好。当父母不得不较长时间离开孩子时,让孩子看看父母的照片,从电话上或录音机上听听父母的声音,穿上父母的衣服或戴上妈妈的首饰,都可以减轻孩子因和父母意外的离别而对之造成的伤害。

婴幼儿的焦虑情绪除了因父母分离造成之外,还有些情景也同样会出现,但往往被大人们忽视。如频繁地更换保姆或抚养人,经常变更孩子的生活环境,家庭气氛紧张、父母吵架,严厉地训斥孩子,突然把爱转移到别的孩子身上(如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弟弟,家里来了亲戚的孩子)以及生病住院、打针吃药等,均会引起婴幼儿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如果这种情绪持续存在,必然会给孩子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会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安、情绪不稳、闷闷不乐、好发脾气等,严重者可形成“儿童焦虑症”,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笔者接诊过许多这样的患儿,一个7个月的婴儿被妈妈训斥了几句,就几天不吃奶、不找妈妈;1岁半的小女孩,在半年内换了3个保姆,使孩子整日郁郁寡欢,经常夜间睡眠不安,不停地咬手指甲;一个原来十分乖巧听话的2岁多的小男孩,自从送到托儿所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回家后就无故发脾气、摔东西、经常哭闹;一个3岁的孩子,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只因小姨生了个小宝宝,全家人的注意力暂时转移到新出生的孩子身上,她就表现得焦虑不安,任性哭闹,不许妈妈去抱小表弟。

分离性焦虑是婴幼儿个性化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值得欣慰的是这种焦虑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在1岁半~2岁半期间,幼儿会更容易与父母分离。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孩子逐渐理解你是他的世界永远的一部分:即使你不在他的面前,你仍然是存在的,即使走了,你还是会回来的。这时候孩子已经能较好地调整他自己的情绪了。

焦虑情绪是婴幼儿健康心理的“杀手”,过多的失望、焦虑、痛苦或孤独的情感经历对幼小的孩子是不利的。婴幼儿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需求,因此,父母应细心地体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及时弥补感情上的欠缺,尽量多和孩子相处,使孩子产生安全感,让孩子始终生活在爱和亲情之中。

相关知识
什么年龄段生的宝宝最聪明?

什么年龄段生的宝宝最聪明?

备孕 好孕指南        7412

如何证明精子使卵子受精?

如何证明精子使卵子受精?

备孕 好孕指南        9795

女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

女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

备孕 夫妻生活        7188

女性生殖健康的三大威胁

女性生殖健康的三大威胁

备孕 好孕指南        5864

热门知识
小动作窥视他的性格

小动作窥视他的性格

备孕 夫妻生活

十大智慧助你决胜职场

十大智慧助你决胜职场

备孕 夫妻生活

什么面相的男子怕老婆

什么面相的男子怕老婆

备孕 夫妻生活

人工授精全过程(图)

备孕 不孕不育

最新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