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不好的宝宝常常不好好吃饭、一顿饭要吃上很长时间,即便家长喂饭,下咽也很困难。遇上这种情况,家长不妨试试下列方法,看看是否有效。
一是宝宝身体健康,身高、体重符合标准,平时很少生病,就是吃饭慢、吃得不香。
家长可以通过增加宝宝的运动量,多进行户外活动,来刺激宝宝的饥饿感。宝宝感觉到饿了,吃饭时就不会挑挑拣拣,而是感觉饭菜吃着特别香。
千万不能在宝宝吃饭前给宝宝吃零食,如饭前给宝宝吃了饼干或喝了牛奶,到了吃饭时宝宝感觉不到饥饿,自然吃饭就不香了。
二是宝宝原来吃饭很好,最近因为生病吃药而影响到胃口,家长可以通过食物的调理改善宝宝的状况。
先观察宝宝的舌苔,如果偏白,说明宝宝体内寒重,家长可以打一个鸡蛋放入碗中,搅碎后放一边,然后在小锅里放半碗水、2~3片生姜、小半勺红糖,烧开5分钟后,用滚烫的生姜红糖水去冲鸡蛋,冲出的鸡蛋茸在每天早晨让宝宝起床后空腹喝上一小碗,能起到暖胃、祛寒、滋养被药物损伤的胃肠黏膜的作用,帮助胃肠功能的恢复。
如果宝宝的舌苔偏黄,舌苔底下的舌质偏红,说明宝宝内热重、积食、消化不良,家长可以到药店里买炒制后的鸡内金,碾成粉,在饭前半小时给宝宝吃上一小勺,可以起到开胃、消食、助消化的作用。吃上几天,宝宝的胃口就开了,吃饭就会恢复原样了。
取一段山药切成块,放到粉碎机里再放一些水,打碎成糊后倒入锅中,一边煮一边搅和,煮开了就可以,每天下午给宝宝喝一小碗,可以帮助宝宝健脾胃,滋养身体。请注意:扁桃体常常发炎的宝宝不适合用此方法。
给宝宝吃专门制作的固元膏,家长可以每天给宝宝吃1~2次,每次小半勺。就可胃口大开,而且能改善睡眠。
三是长期吃饭不好的宝宝。
家长可以带到医院的针灸科,请医生给宝宝扎手指上的四缝穴。这个方法治疗宝宝疳积、消化不良、没有食欲,效果非常好。此方法适合1~12岁的宝宝。
宝宝在冬天尽量少吃或不吃水果,平时寒凉的食物都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膨化食品、油炸食品、油腻难消化的食物也是如此,尽量吃烧得烂、软、利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夏季最好不要超过两根冰棍,饮料最好不喝,只喝白开水。
给宝宝捏脊,按摩宝宝的肚脐及周围,或在每晚宝宝睡觉前按摩脚底的胃肠反射区,一只脚几十下就可以了,一次按摩的时间不要太长,坚持一阵子,宝宝就会胃口大开的。
摘自《0-3岁,孩子最佳的培养期》 作者:徐玉怀